我用三件事情說:寶島一村、銀行公會晶片金融卡、拍立得。
[表演藝術的系統]
最近「賴聲川」還有「王偉忠」在宣傳「寶島一村」。
我很欣賞王偉忠在康熙來了說的:
他很需要賴聲川的學術系統,
去導引這部劇的形成。
雖然他有想法、有著故事、有導播與製作人的經驗,
但面對劇場的專業,
他相當仰賴著賴聲川的引導。
我相信,
王偉忠的確是有創意的人、也是富有實戰派的經驗,
像是一個富有豐富經驗的作家,
但是一但要變成廣告文案,
還是需要系統的引導。
我欣賞他尊重專業的專業。
[Smart Pay]
其實,
我之所以尊重創意的思維,
也可用這個作為例子:銀行公會晶片金融卡Smart Pay。
在發想的階段,
我們從媒體代理商的角度去想所謂的訊息(Message),
就已經有點怪怪的,
我們應該更強化在媒體載具(Vehicle)的整合應用,
在整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概念下,
找出適合的接觸點。
怎麼我們好像突然變成了廣告代理商?
雖然我只是被抓進去一兩場的討論中,
但很明顯的大家卡住了,
我們在了解消費者心態(Insight)而非了解消費者行為(Behavior),
就廣告代理商的業務(Account)或是企劃(Planner),
這是屬於不同的領域,
而創意更是另外一層轉換的功力。
當然我也必須說,
常常我們也會以為瞎貓碰到死耗子就是成功了。
卡住的原因,
是因為我們不斷的再想:產品可以在哪用、怎麼用、為什麼消費者想要用。
由於我們推演不出正確的邏輯,
找不出傳統的獨特銷售賣點(USP),
如果,
這時候拉創意人員進來,
運用初步的brief一起討論,
或許狀況就會不同。
廣告的結果是,
不再是用business端以及promotion端去做推演,
當然他是on brief的,
在告知消費者應該運用此卡片的角度,
創意人員做了一個很跳的轉換:「從卡債族出發」。
卡債族這件事情,
也在我們推演的過程中,
只是我們一值在想為什麼要用、怎麼用、正面教育Smart Pay的使用時機。
而創意人員的好處,
就是在這些基本資訊下跳躍,
轉換為「她刷爆了,下一個換誰。」
我一開始還以為是香港購物節的廣告,
但是最後的橋段,
解決了使用時機以及教育層面。
可惜媒體思考端少一步,
或許應該增加通路與網路的整合,
在影片中,
就可以帶出進一步搜尋的訊息,
或是其他更多的創意可能性。
當然這也可能,
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的專業...。
[拍立得]
ML傳給我一個網址:www.poladroid.net
專門作拍立得效果的照片,
覺得很有趣,
可惜只有Mac系統。
不過當我們一般在看拍立得的時候,
你是否會注意到:
暗角的變化、相紙的材質、色彩的鮮豔度。
這些都是專業的細節,
而我,
這樣提到都還只是雕蟲小技。
當初是看到19做的拍立得很有趣,
也開始作成相片的樣子,
可惜我沒有作暗角,
你注意到了嗎?
也許,
所謂專業層次的差異就在這些細節。
而魔鬼往往出現在細節中。
以上
我是貓同學
- Nov 01 Sat 2008 15:05
【關於專業這件事情】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